什么原因引起母乳性黄疸(什么原因导致母乳性黄疸)

母乳喂养率上升,新生儿发生母乳性黄疸的概率也在增加。只有黄疸严重时才需要治疗,但需要重视。那么,什么原因会引起母乳性黄疸呢?

什么原因引起母乳性黄疸

什么原因引起母乳性黄疸

多年来对母乳性黄疸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进行了大量研究,对其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特点和治疗方法有了较明确的认识。但其发病机制的研究通过不同的学说,经历了从创立到颠覆的过程,至今没有突破性进展,目前母乳喂养正常的新生儿黄疸问题尚不完全清楚。母乳喂养性黄疸也有早发性母乳性黄疸和迟发性母乳性黄疸。早发性母乳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1周内纯母乳喂养的正常新生儿中出现黄疸,血胆红素超过传统生理性黄疸标准,其发病原因可能与能量摄入不足、喂养频率及哺乳量少有关,其发病机制与肠蠕动减少、肠肝循环增加有关另外,饲养不足可以适当增加配方奶的饲养。

1周后纯母乳喂养的正常新生儿出现黄疸,胆红素升高,称为迟发性母乳性黄疸。其发病机制为母乳中-葡糖醛酸糖苷酶含量高,肠道内胆红素水解为未结合胆红素,回收吸收增加,引起黄疸。另外,其他母乳喂养还与新生儿肠道内菌群有关,人工喂养和母乳喂养的肠道菌群有明显差异。母乳喂养的婴儿缺乏与胆红素相关的菌群,加重肠肝循环,黄疸恶化。也有临床资料调查显示母乳喂养的黄疸与遗传有一定的关联。

母乳性黄疸有哪些特征

母乳性黄疸有哪些特征

母乳性黄疸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出现黄疸,多见于足月儿,黄疸出现在生理性黄疸发生时间范围内,峰值可以高于生理性黄疸,消退时间可以晚于生理性黄疸,一般情况良好,吃奶好,粪便颜色黄,尿液颜色黄

母乳性黄疸要停母乳吗

母乳性黄疸要停母乳吗

母乳黄疸,特别是迟发性母乳性黄疸,通常发生在以纯母乳喂养、母乳喂养为主的新生儿身上。黄疸在出生后1周、2周左右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持续母乳喂养黄疸持续消退4~12周,停止母乳喂养黄疸明显消退48~72小时,新生儿生长发育良好,可排除其他非生理性高胆红素血症原因。血胆红素低于15毫克每升时不需要的胆红素水平在15毫克以上,每分钟升时,可停止母乳喂养改为人工喂养3天,胆红素迅速下降,约下降50%左右。血胆红素大于20毫克/分升时,需加强光治疗。

对于早发型母乳性黄疸,一般是指1周以内的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母乳喂养不足,胎粪排出延迟,肠肝脏循环增加,胆红素水平高于正常范围。此时,加强母乳喂养,如果母乳实在不够,根据需要补充配方奶。因此,如果是母乳性黄疸,黄疸停止母乳后下降,宝宝一般情况良好,之后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如果黄疸程度不是很高,可以排除其他一些病理因素。母乳性黄疸不需要停止母乳。

母乳性黄疸需要停几天

母乳性黄疸需要停几天

母乳性黄疸包括早发性母乳性黄疸和迟发性母乳性黄疸。早发性母乳性黄疸主要是出生后1周内的新生儿。是母乳摄入量不足、胎粪排泄延迟、肠肝循环增加、胆红素水平高于人工喂养的新生儿,符合需要干预的标准。这种母乳性黄疸不需要停止母乳,可以加强母乳喂养,母乳量不足时可以补充适当处方的母乳喂养。

迟发性母乳性黄疸通常发生在以纯母乳喂养和母乳喂养为主的新生儿身上。黄疸在出生后1周、2周左右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持续母乳喂养,黄疸可持续消退4至12周。暂停母乳喂养,一般暂停母乳48至72小时,黄疸下降水平较快,一般下降50%左右。婴儿状况良好。无其他不适可排除其他非生理性高胆红素血症病理因素。停母乳母乳母乳下降水平较快时,可考虑母乳性黄疸,黄疸15毫克以上且每分钟有上升时,建议停母乳改为人工喂养3天,黄疸较低后持续监测黄疸情况,即可持续母乳喂养。

海鑫网-实用有趣的生活知识分享百科

发布于 2022-04-23 16:04:21
收藏
分享
海报
257
上一篇:倒春寒是什么意思(回南天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玉米馒头怎么做(玉米馒头怎么做的又松又软窍门)
目录